GPS(衛星定位)技術發展即將滿40年,近年GPS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,應用從最早的國防、航空與航海,一路發展到車用GPS導航,打卡需要GPS定位,玩寶可夢需要GPS抓寶,廠商更搶攻老人與小孩市場,透過GPS防失智老人與孩童走失。
1978 首顆定位衛星發射
GPS全名為「全球定位系統」,這項技術是靠著在太空的衛星定位,技術研發可追溯於1960年代,由美國政府領頭研發相關技術,經過十多年的研發、測試之後,1978年第一顆定位衛星正式發射進入地球軌道,讓全球各地的人,都可以透過衛星連線,得知自己或目標所在位置。
雷根時期 干擾GPS訊號
1980年代初期,美國總統雷根執政時期,雖然開放部分GPS系統供民間使用,但仍在GPS訊號中加入干擾訊號,使得定位相當不精準、仍有相當大誤差,直到2000年,美國總統柯林頓宣布終止民間GPS系統選擇性誤差訊號干擾,GPS才真正進入民眾生活。一位產業人士回憶道:「早期美國國防部在GPS系統中加入干擾系統,定位不精準,外太空中只有五、六顆GPS衛星,光是要等訊號、解算相關資訊就不容易了,更別談商機,直到2000年美國軍方決定拿掉干擾碼之後,定位才逐漸精準。」
軍規GPS精準 誤差僅30cm
軍規GPS跟一般民用GPS精準度差距還是相當大。工程師表示,美國軍方定位的精準度誤差僅有30公分,舉例來說,如果美軍目標為一棟房子的某一扇窗戶,美軍武器GPS定位目標會絲毫不差的打中那扇窗戶,不傷及旁邊建築,但一般民用GPS誤差仍以公尺計算,精準度誤差約在3公尺左右,不過,對民用GPS來說,誤差範圍已可接受。民用GPS產業剛發展時,以單機產品問世,最常見的是汽車導航設備,但2007年智慧手機產品問世後,GPS功能逐漸被整合到各種裝置上面,如智慧手表、智慧手環與相機等。Garmin是全球最大GPS業者,雖然在美國掛牌,但卻甚少有人知道這家公司創辦人之一的高民環是台灣人,也是全球早期即進入GPS領域的企業。看著GPS產業一路走來,Garmin亞洲區行銷資深經理林孟垣認為,現在已經沒有單純的GPS產業,主因在於GPS已融合在各種科技產品之中,而目前主流應用集中於車用以及健身休閒產品。林孟垣認為,GPS經歷過單機、整合系統產品後,接下來往家庭邁進,包括隨時追蹤長者及小孩,搶攻未來商機最龐大的老人與兒童市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