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台中市七喜廚房實行「共食剩食」計畫,民眾可自由定價,或以勞力、物品、食材換餐。 |
|
|
「翻轉剩食」運動在台中市積極展開,除了「七喜廚房」推行「一市場一食堂」的「共食剩食」計畫,也有青年成立臉書社團,吸引不少粉絲,一起讓剩食再循環。七喜廚房是共食剩食的社區廚房,餐廳地點都選在傳統市場附近,第一家餐廳是去年4月成立的華美社區廚房,與向上市場合作,收取攤商要丟棄的醜蔬果,整理分類後烹煮成各類美食,每晚6點半至8 點以自由定價、以物換餐、以勞力換餐共享概念,讓民眾參與「共食剩食」。創辦人楊七喜指出,華美社區廚房每天收取10至40公斤醜蔬果,至今超過4噸,累積2800人次參與共享剩食。今年4月,七喜廚房將在台中市北區開設第二家剩食餐廳,並與東興市場合作,預計每天收取50至100公斤醜蔬果,中午販售咖哩套餐,晚間維持自由定價模式,每晚可提供50至70人用餐。這股「共食剩食」風潮獲得網友支持,大學念輪機工程的葉凱維和夥伴做社會實驗,發現台灣食物浪費驚人,成立「剩食終結者—吃不完找我」臉書社團,一開始邀朋友若東西沒吃完就發出訊息,好讓附近朋友幫忙吃,沒想到回響熱烈,已有3千多名粉絲參與。台中市另有6個公有市場加入「愛心食材交流平台」,每天攤商剩下的蔬果、肉類會送給社區,讓志工煮成菜餚,平均每月累積1噸食材、服務4千多人次,一年多已超過上萬名長輩受惠。 |